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足球并不缺乏新闻。
 
从上届世界杯预选赛到亚洲杯再到中国杯,中国足球如同中国股市,一路唱好,一路下行,一路热议不断。“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成为网络热语。
 
当下,围绕下届世界杯中国队“归化”的议题又甚嚣尘上。不少人自愿充当中国足球的“设计师”,设计出一条条从俱乐部到国家队的归化之路。不少媒体也乐此不疲。有人总结说:媒体炒作,变成媒体吵闹;球迷关心,变成球迷糟心。有人更是说,干脆归化中国足协,云云。
 
足球,被称为和平年代的战争。其实这句话不能完全解释足球相比于其它体育运动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解释不了人们对足球的爱与恨、欢与悲、笑与泪。
 
暂且把中国足球比作自己的一个孩子吧,不过肯定是不怎么争气的那一个。一方面,你常常讲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方面又割舍不了,剪不断、理还乱。
 
想一想你也为此努力过,抗争过,花了不少钱,费了不少神,还认真搞过“设计”和“规划”,可看到它被邻居叫日本和韩国的远远地抛在后面,连原来看不上眼的马来西亚之流也能过来叫板了,确实让人羞辱难当、徒叹奈何!
 
痛定思痛,除了不断地在自身找原因外,你不由把目光投向他成长的环境、氛围和社会。
 
从联赛历史看。上世纪90年代,中国足球几乎与日本韩国足球同时“职业化”,以中国的地大物博和人口体量看,本应是中国足球“雄起”在先,事实上却是我们被日韩迅速拉开差距。如日本职业化伊始,就以归化球员推动了崛起和自信,我们直至今天才列入议事日程。第一位的原因,还是中国足球的“行政化”和“政企不分”,中国足协成为与俱乐部争利的官僚机构,一群“门外汉”官员管理中国足球,能力不足、效率低下。因此还出现诸如“头球得分,一个算两”“抽签决定升级”“禁止国脚留洋”等奇葩规定。同样看中国篮球,市场化改革更彻底,特别是姚明当上篮协主席,真正的职业化时代来临,成绩基本是亚洲顶级、世界一流。
 
从人员基础看。看球的人多,踢球的人少,成为中国足球的一大特色。据统计,中国14亿人口,仅仅只有8万多注册球员,比例为0.0057%,而韩国5000万人口中有50万足球注册球员,比例为1%,是中国的将近200倍,可谓云泥之别。在上届世界杯上大放异彩的冰岛,仅是33万人口的蕞尔小国,足球注册人口却达到2万人,比例达到6%。有足球人士分析,中国2001年龄段的注册球员只有1000人左右,也就是说,至少未来10年,中国足球都将面临人才短缺的窘境。再如目前,在中国国家队11名主力中,竟然将近一小半来源于一个徐根宝足球基地,这是幸事还是悲哀?
 
从社会条件看。中国足球联赛一再上演“烧钱”的闹剧,只注重短期利益和眼球效应,忽视基础和长远。身陷囹圄的天津权健老板束昱辉曾说,“没钱没实力就不要玩足球。”像恒大一样注重梯次结构、具有完整青训体系的俱乐部屈指可数。另外,城市规划的弊端,使公共足球场所成为稀缺,即便有,也是成年人在花钱买锻炼。教育体制的弊端,更使中国基数庞大的孩子只能把踢球作为奢想,那些建设漂亮的中小学足球场地变成摆设。而中国足球的天才们,都是在参加“小考”“中考”“高考”的路上。2015年,备受瞩目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提出了规模庞大的校园足球计划,但能否如期落地、有效实施有待观察。
 
放眼全球,市场规律、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已成为人们共同信守的法则,适者生存、逆之者亡,足球也不例外。不顺应世界足球发展潮流,不深刻进行一场触及灵魂,包含体育、教育乃至社会的“自我革命”,中国足球只能像杜牧在《阿房宫赋》所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话题:



0

推荐

杨峻

杨峻

7篇文章 361天前更新

男,湖南永州人,“70后”,工商管理硕士,政经文化学者、特约评论员,曾在《人民日报》《南风窗》、湖南省委《决策天地》等国家、省刊物上发表多篇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文章,产生一定影响。出版专著《三十而言》《像爱一棵树一样地爱你》。为潇湘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投融资分会会员,湖南《红网》“论道湖南”、湖湘智库联盟等智库专家和企业顾问。

文章